大足五金的起源可溯至唐末,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一对“孪生”兄弟。它始于兵器、兴于匠具、盛于铁器十八行、发于创新,他披着远古的风尘,一路走来,距今1100多年的历史,在“父传子、师带徒”中生生不息,传承至今。
紧记初心 不断追梦实现星火燎原
在一次次社会重大变革的节点上,大足五金演绎了一个个革故鼎新的故事。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,生产力的空前释放,形成了如今涵盖10多个门类、200多个品种、3000多个花色,以龙水镇为中心,辐射周边10多个镇街、从业人员逾20万人之众,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产业集群。这荣光的背后,闪烁的是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几代企业家们追梦的足迹。
年过花甲的大足五金商会会长、共产党员罗辉伦记得,儿时就听大人说,大足五金曾经得到毛主席、周总理的亲切关怀。1958年金秋,龙水镇党委收到了来自中央办公厅打印成文、编有字号、盖有鲜红印章的回信。信上说,龙水镇人民送给毛主席的信和怀剪、手工丝练小五金纪念品收到了,主席很重视,亲自看过,五金产品很出名,要巩固和发扬成绩。镇党委将来信嵌入宣传橱窗,一传十、十传百,群众争相观看,万众沸腾。
“大足五金的繁荣,主要得益于党委和政府的支持。”五金商会副会长、共产党员赵绍华介绍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以龙水镇为代表的大足小五金,冲破了一贯制的统购统销,允许承包经营,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持新产品开发,乡镇企业异军突起,个体生产如雨后春笋,涌现出了如宝顶牌多用旅行剪、以大足石刻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图案小刀、“金鸡”牌旅行包小挂锁、“龙水牌”不锈钢各式刀具等50多个品种,年产200多万件。到1983年,全县已有13个乡镇从事小五金生产,乡办、村办、组办、户办、联户和专业户已经超过万人,呈现出“炉火熊熊叮当响、家家户户打铁忙”的繁荣景象。以街代市的龙水古南街、新街子每三天一场,生意火爆,全国有近20个省市的客商云集采购,全县贩销小五金的专业户逾3000户,其中珠溪区就有1309户。
大足五金,靠着吃废吐宝、价廉物美、实用多能、经久耐用等特点享誉海内外,刀、剪、锁、锯,建筑工具、矿山配件、船锚铸件、汽摩配件、家居配件、农机配件等制造无所不及,特别是菜刀闻名全国,产量位居全国“前三甲”。大足因此坐拥“中国西部五金之都”、“中国锻打刀剪中心”的名誉。
大足五金的起源可溯至唐末,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一对“孪生”兄弟。它始于兵器、兴于匠具、盛于铁器十八行、发于创新,他披着远古的风尘,一路走来,距今1100多年的历史,在“父传子、师带徒”中生生不息,传承至今。
图:大足五金锻打生产图
紧记初心 不断追梦实现星火燎原
在一次次社会重大变革的节点上,大足五金演绎了一个个革故鼎新的故事。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,生产力的空前释放,形成了如今涵盖10多个门类、200多个品种、3000多个花色,以龙水镇为中心,辐射周边10多个镇街、从业人员逾20万人之众,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产业集群。这荣光的背后,闪烁的是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几代企业家们追梦的足迹。
年过花甲的大足五金商会会长、共产党员罗辉伦记得,儿时就听大人说,大足五金曾经得到毛主席、周总理的亲切关怀。1958年金秋,龙水镇党委收到了来自中央办公厅打印成文、编有字号、盖有鲜红印章的回信。信上说,龙水镇人民送给毛主席的信和怀剪、手工丝练小五金纪念品收到了,主席很重视,亲自看过,五金产品很出名,要巩固和发扬成绩。镇党委将来信嵌入宣传橱窗,一传十、十传百,群众争相观看,万众沸腾。
“大足五金的繁荣,主要得益于党委和政府的支持。”五金商会副会长、共产党员赵绍华介绍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以龙水镇为代表的大足小五金,冲破了一贯制的统购统销,允许承包经营,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持新产品开发,乡镇企业异军突起,个体生产如雨后春笋,涌现出了如宝顶牌多用旅行剪、以大足石刻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图案小刀、“金鸡”牌旅行包小挂锁、“龙水牌”不锈钢各式刀具等50多个品种,年产200多万件。到1983年,全县已有13个乡镇从事小五金生产,乡办、村办、组办、户办、联户和专业户已经超过万人,呈现出“炉火熊熊叮当响、家家户户打铁忙”的繁荣景象。以街代市的龙水古南街、新街子每三天一场,生意火爆,全国有近20个省市的客商云集采购,全县贩销小五金的专业户逾3000户,其中珠溪区就有1309户。
紧跟党走 不断超越努力做大做强
现如今,在大足区档案馆里,珍藏着3份见证大足五金发展的重要档案——
一份批复:2003年7月,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,在龙水镇设立省(市)级特色工业园区,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,着力打造以五金生产研发、高端五金材料、模具制造、精密金属等为主的现代五金产业群。经过17年的发展,如今已建成6平方公里,在建5平方公里,入驻企业367家。
一份批示:2006年7月,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科委《关于大足民贵刀具不锈钢切刀性能分析情况的报告》上批示,要求市科委一抓到底,帮助大足刀具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赢得更大市场、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发展路子。市科委联合大足县政府推出《大足五金产业振兴计划》,这是大足历史上首个由市区联动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例。在短短三年时间里,投入巨资,成功建成五金产业孵化园、五金热处理平台、五金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开发出专利号为DZ-1的刀具专用不锈钢材料,制定出刀、剪、锯、锹4个行业地方标准,培育出10余个市级重点新产品和一批市级著名商标、名牌产品等。
一份规划:2020年7月,大足区工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《大足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0—2025年)》。配套支持发展五金精密模具、支持提升五金研发设计水平、支持办好五金博览会等10条专项政策。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“重庆市大足区五金产业发展中心”,赋予承担推动全区五金产业发展职责。